就业创业

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服务 >> 就业创业内容更新责任单位: 就业局
【就业服务】专家:更高质量就业呼唤公共就业服务专业化
发布时间:2017-11-17    内容更新上传责任单位: 【字体: 】 【打印】【关闭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 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 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 目前, 我国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等群体在享受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方面情况如何? 如何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专业化? 针对这些问题, 中国劳动保障报记者近日采访了人社部劳动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丽宾。

公共就业服务政策取得积极成效

记者: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 要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 目前我国公共就业服务工作现状如何?

张丽宾: 十九大报告立足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就业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紧紧围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对就业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系统提出了促进就业的重要意义、 总体要求、 重大举措, 为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就业工作指明了方向。
  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这是对新时期就业工作的总体要求。 其中, 报告提出, 要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 公共就业服务是实施就业政策的重要载体。 要适应劳动者多层次就业需求, 健全均等化、 专业化、 智能化服务体系, 提高劳动力匹配效率。
  近年来, 人社部等部门出台文件, 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 提出要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创新服务方式, 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帮扶。 目前, 这些政策已取得积极成效。 下一步, 还要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 因为这一计划打通高校毕业生离校前后的各个环节,在毕业生从学校到劳动力市场的过渡阶段,都能给他们提供统一的服务。
  对于农民工群体, 一是要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积极稳妥地将有稳定劳动关系,并且在城镇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及其家属,逐步转为城镇居民, 让他们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 二是要加大对劳动力市场黑中介和欠薪等违法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 尽快健全人力资源市场的法律法规体系。

进一步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专业化

记者: 您认为, 应如何进一步提供公共就业服务质量?
张丽宾: 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专业化, 是新形势下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必然要求。 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专业化应该从人员队伍的专业化、 公共就业服务方式方法的专业化、 信息的专业化这几个方面来推进。
  一是要加快建立职业指导员、 职业信息分析员、 劳动保障专理员、 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员仲裁员、 劳动保障监察员、 劳动关系协调员等专业人员队伍。 只有专业化的队伍,才能提供专业化的公共就业服务。
  二是要加快推进公共就业服务项目化的进程。 国外很多国家通过实施项目制, 来推动公共就业服务的开展。 项目制具有目标清晰具体、 措施可行的特点, 有利于提高就业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提高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能力, 前提是经费和人员配备要到位。

实现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提速

记者: 提到信息化, 您认为,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公共就业服务服务信息化建设还有哪些亟待提高的地方?
张丽宾: 一是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还相对滞后, 与当前公共就业服务需求不相适应;二是还存在信息孤岛现象, 比如,高校掌握的毕业生的信息和人社部门掌握的信息没有互联共享, 公安部门掌握的身份信息和就业、 社保信息也没有完全实现共享互联。
  在信息化工作开展较好的地区,互联网+”所呈现出来的提高工作效能的力量非常大。 所以, 要实现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工作的提速,重点要加强就业信息的收集、 发布、 分析, 要建立覆盖全国互联互通的就业创业服务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实时更新。
  在当前的新经济条件下, 数据是一种新的生产要素, 我们要充分开发利用这些数据资源。
  同时,还要推动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开展就业信息的分析利用, 引导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更好地实现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匹配。
  另外, 要为老百姓办实事, 通过建立便民、 利民、 惠民的信息化体系, 实现公共就业服务和享受公共就业政策的业务都能网上办理。
  关于信息化, 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尤其是在信息采集和信息分析方面。 如果我们能够尽可能多地采集到求职者和用人单位岗位信息, 就能更好地提高匹配度; 还可以通过求职、 就业数据分析的发布, 引导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更好地实现供求匹配。

继续创新就业服务模式

记者: 实现公共就业服务专业化, 还需要我们继续创新就业服务模式。 您认为, 应如何发挥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作用?
张丽宾: 职业技能培训对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有着至关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因为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的前提是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而高质量的经济发展要依靠高素质的劳动力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高素质的劳动力则需要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来培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 建设知识型、 技能型、 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而且提出要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 科技创新、 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不断增强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这都为职业技能培训指明了方向。
  一方面, 面对这些目标任务, 首先, 我国要加快构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建立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 贯穿学习工作终身、适应就业创业和人才成长需要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其次, 培训模式要不断创新,包括现在正在试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 工学一体以及互联网+”培训模式,都需要在新的条件下加快试点和推广, 这也需要更多市场的力量。
  另一方面,要把好劳动力市场的入口关,尽力确保两后生零流失。 通过立法强化培训责任, 即劳动者要成为合格的劳动力,他们有参加培训的责任; 用人单位也有责任对本单位的劳动者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提高劳动生产率, 提高企业的忠诚度, 也为劳动者提供职业发展的广阔空间。 所以, 应该强化培训责任, 让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能主动参加培训。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 要实施全员质量素质提升工程,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是终身的、面向所有人的制度, 是整个人力资源开发体系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这方面, 政府需要加快研究制定和出台相关政策和制度

主办:中共崇义县委办公室 崇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崇义县信息中心
赣ICP备05001087号 赣公网安备 36072502000102号